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“大思政课”,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,贵州师范大学充分挖掘好、运用好身边思政教育资源,采用体验式、专题式教学等,让思政课“活”起来。
7月16日,贵州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23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队23名队员与黄果树旅游区思源实验学校60余名小学生代表到坝陵河桥梁博物馆开展研学,通过沉浸式的学习体验,让青年学生关心社会、了解社会,增加爱国情,树立报国志。
在坝陵河桥梁博物馆内,同学们仔细聆听讲解员的精彩解说。当听到桥梁设计人员和建设者克服西方国家的技术壁垒,立足自主创新,最终完成大桥建设的壮举,并创造一个个建筑史上的奇迹时,同学们无不为之钦佩,大家纷纷表示希望将来能够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随后,小学生代表在大学生志愿者带领下登上坝陵河大桥腹地,学习大桥设计、建设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。最后,大学生志愿者与小学生代表共同制作了坝陵河大桥的模型。
此次研学,就是充分利用身边资源,挖掘思政教育元素,上好社会实践这门大思政课的具体实践,进一步引领学生用脚步丈量贵州大地,用眼睛发现贵州之美,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,讲好中国故事,传播贵州好声音。参与研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和小学生代表从不同的视角,深入学习了桥梁建设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,感受了数学文化的独特魅力,同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。同学们纷纷表示,将会把勇于创新,敢为人先的大国工匠精神和团结奋进、拼搏创新、苦干实干、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运用到自己日常学习中,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。
一审(校):张方岚
刘苹苹
二审(校):徐 彬
三审(校):王孟平